回望NBA選秀歷程,緊隨人才濟濟的【黃金一代】1996年NBA選秀之后的1995年NBA選秀,這一屆其實常常被人遺忘,提及的人也相當少。
確實,在超級大年前后很難出現(xiàn)特別出色的選秀年,以水準來看,1995年NBA選秀大會并非頂級年份,但可以稱作是達標水平的年份,那次選秀也培養(yǎng)出許多優(yōu)秀且經(jīng)驗豐富的明星球員,他們陪伴著球迷度過了2000年代以及2010年代前半段的觀賽時光。
這篇文章里,作者會簡單梳理,通過回顧球員的卓越表現(xiàn),選編出1995年選秀中排名前位的十位NBA球星,供大家參考,也借此引發(fā)共同的懷念之情。
十、科特·托馬斯
當年順位:10號秀
球員生涯累計18個賽季,平均每場拿下8.1個得分,同時搶下6.6個籃板,并貢獻0.8次蓋帽。
托馬斯曾是那年的第十順位新秀,擔任中鋒位置,生涯輾轉多個球隊,包括熱火、小牛、尼克斯、太陽、超音速、馬刺、雄鹿和開拓者,征戰(zhàn)了整整十八個賽季,其中1998至2005年效力于尼克斯,那段時間他是球隊的首發(fā)球員,場均能夠得到10分和7.5個籃板,表現(xiàn)合格穩(wěn)定,在十二到十三賽季,他再次回到尼克斯,完成職業(yè)生涯的最后一站后正式退役,當時已經(jīng)四十歲,正式邁入不惑之年。
托馬斯防守態(tài)度非常堅決,總是在低位拼搶,而且他的中投相當穩(wěn)定,有效射程達到18英尺。憑借這個技能,他能夠為后衛(wèi)突破提供空間,同時也能利用擋拆外拆戰(zhàn)術,給反應遲緩的傳統(tǒng)內(nèi)線制造麻煩,他在聯(lián)盟征戰(zhàn)了整整18個賽季。
他并未獲得任何獎項類的榮譽,不過我覺得他完成了一項極少出色籃球運動員才能做到的事,這必須特別指出并贊揚他:在最后那個NBA賽季,他是該賽季中最年長的參賽者。
九、喬·史密斯
當年順位:狀元
球員生涯總計十六個賽季,平均每場取得十點九分,獲得六點四塊籃板JRS直播網(wǎng),送出一點助攻。
1995年的選秀之夜,喬·史密斯擔任大前鋒位置,金州勇士隊將他挑選為狀元,他后來為包括勇士、76人、森林狼、活塞、雄鹿、掘金、公牛、騎士、湖人等在內(nèi)的十二支隊伍效力過。
在剛開始為勇士隊出戰(zhàn)的兩年半期間,他作為年輕球員,曾有過場均得到17分、貢獻8.2個籃板和1.3次助攻的亮眼數(shù)據(jù),這算得上是他整個職業(yè)生涯中最出色的時期之一。雖然各項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看起來還算可以,然而仔細分析便會發(fā)現(xiàn),他作為內(nèi)線球員的投籃準確率僅僅達到了44.9%,并且在他參與比賽的每百回合里,球隊的整體表現(xiàn)反而有所下滑。因此,球隊最終決定將他作為交易的一部分,送到了費城76人隊。
1998年,喬·史密斯從勇士隊轉會至新東家,卻始終未能獲得明確的角色定位,也未能贏得球隊的充分信任,因此他并未被視作核心球員加以培養(yǎng),而是被定位為輔助型內(nèi)線。盡管他作為內(nèi)線球員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成熟的打法,但身材相對矮小,導致他在得分效率和防守貢獻方面難以達到巨星水準。取得狀元名次,主要得益于他的經(jīng)紀人丹·費根,此人精于發(fā)掘和塑造選手,曾擔任過奧拉朱旺、易建聯(lián)的經(jīng)紀人,他的出色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。
根據(jù)他的職業(yè)生涯表現(xiàn)判斷,他是一名在NBA聯(lián)賽中能夠長期立足的漂泊內(nèi)線選手,在其競技狀態(tài)最佳時期,有資格入選眾多隊伍的首發(fā)陣容,具備獲得中檔年薪合同的水平,在明尼蘇達森林狼效力期間,為了幫助球隊規(guī)避奢侈稅,曾簽訂一份極具爭議性的隱匿薪資協(xié)議,此事在當時引起廣泛關注,若以狀元球員的標準來衡量他,毫無疑問屬于【水貨新秀】這一類別中的人物。
八、布倫特·巴里
當年順位:15號秀
運動生涯總計十四個賽季,平均每場得分九點三,送出三助攻,搶到三籃板。
主要榮譽:1次NBA扣籃大賽冠軍、2次總冠軍
布倫特·巴里是里克·巴里的第三個兒子,他的身體條件遠勝于父親,年輕時的打法十分靈動,啟動速度極快,控球視野出色,時常能送出精準的妙傳,偶爾也會有令人驚嘆的空中接力和暴力扣籃,他是當時少數(shù)憑借出色的空中技巧脫穎而出的白人得分后衛(wèi),曾以【白人亦可騰空】享譽籃球界。
在持球進攻端,布倫特巴里主要依靠個人突破,控球技巧和傳球配合能力平平,只能算是同位置中稍強的首發(fā)球員,雖然他曾在巔峰賽季場均貢獻14分5籃板5助攻1.8搶斷,表現(xiàn)尚可,但與能單場狂砍30多分并帶領球隊奪冠的父親相比,差距明顯,防守端也主要依靠身體素質(zhì)得以彌補,綜合能力屬于中等水平。年紀大了之后,他轉為只負責接球的人,在場上活動范圍更廣,以接到投籃和傳接配合為主業(yè)。
他的職業(yè)生涯頗為漫長,曾先后加入快船、熱火、公牛、超音速、馬刺和火箭這些隊伍,其中在超音速隊時達到個人最佳狀態(tài),而在馬刺隊退役前,以替補身份協(xié)助球隊贏得兩座總冠軍,這是他職業(yè)生涯的一大閃光點。他出身籃球世家,并且天賦異稟,深受命運眷顧,但最終未能成為頂級球星,而是以忠誠的團隊貢獻者和獨特的白人球員身份被后人銘記,從某種角度講,他的籃球生涯確實令人惋惜。
七、達蒙·斯塔德邁爾
當年順位:7號
球員生涯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如下:一共經(jīng)歷了十三個賽季,每個賽季平均能夠得到十三點四分,送出六點一分助攻,搶下三點五個籃板,并且貢獻一點一個搶斷。
主要榮譽:年度最佳新秀
說到斯塔德邁爾,那些年紀稍輕一些但并非特別年輕的球迷,首先想到的往往是2002年選秀中那位擊敗姚明獲得最佳新秀的球員,他的名字叫阿瑪雷·斯塔德邁爾,人們常稱他為【小霸王】,也習慣叫他【小斯】;不過,只有那些對達蒙·斯塔德邁爾有所了解或者至少聽說過他的老球迷,才會明白阿瑪雷為何被稱作【小斯】。
他曾是那年的第七順位新秀,主攻后衛(wèi)位置,雖然身高只有178厘米,卻是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二十一世紀初,【矮小靈活】型控衛(wèi)的典型人物他身材不高,不過達蒙·斯塔德邁爾具備迅猛的移動能力,擁有出色的洞察力,并且當時同輩球員中他的遠投能力十分突出,因此他在得分端能起到關鍵作用,獲得了【小飛鼠】的綽號,而他手臂上那個籃球飛鼠的紋身也相當引人注目。
這個球員在首個賽季就展現(xiàn)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競技狀態(tài),在多倫多猛龍隊每場能貢獻19分并送出9.3次助攻同時搶下4.0個籃板,當年還有一場對陣72勝公牛隊的比賽中他個人發(fā)揮極其出色,幾乎沒有任何爭議地獲得了年度最佳新秀殊榮,在他與猛龍隊簽訂新秀合約的前三年時間里,他的職業(yè)生涯達到了頂峰,場均能夠得到19.6分并送出8.8次助攻同時拿下4.1個籃板以及1.5次搶斷,這樣的表現(xiàn)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明星球員水準。順帶一提,猛龍隊史上第一個打出三雙的球員也是他。
很可惜在加盟開拓者之后,由于那支開拓者隊整體實力相當均衡,很少運用快速進攻戰(zhàn)術,達蒙·斯塔德邁爾獲得的機會變少,表現(xiàn)和數(shù)據(jù)都有所下降,不過他依然能夠擔任核心控衛(wèi)的角色。后來隨著年紀漸長,速度明顯放緩,小飛鼠逐漸淪為替補球員,先后被交易到灰熊和馬刺隊。
六、西奧·拉特利夫
當年順位:18號秀
職業(yè)生涯數(shù)據(jù):15個賽季,場均7.2分5.7籃板2.4蓋帽
主要榮譽:1次全明星、2次二防、3次蓋帽王
拉特利夫職業(yè)生涯中,先后在活塞、76人、老鷹、開拓者、凱爾特人、森林狼、再次加入活塞、馬刺、山貓以及湖人等眾多球隊打球。他整個職業(yè)生涯,憑借速度極快的封蓋能力而聞名,但這類球員普遍存在進攻能力不足的問題,同時他的防守和籃板表現(xiàn),在同級別球員中并非頂尖。
這段時期是他職業(yè)生涯中最耀眼的時代,具體是在九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紀初的費城76人隊效力期間,那個賽季他表現(xiàn)最為搶眼,場均能夠得到12.4個得分,并且貢獻8.3個籃板以及3.7次封蓋。實際上,他是圍繞艾弗森構建的所謂一攻四守的嚴密防守戰(zhàn)術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在烏庫隆·穆大叔轉會來到76人隊之前,他可以被視作是穆托姆博的簡化版,僅有的蓋帽能力與后者可以相提并論,其他方面的表現(xiàn)則相對粗糙一些。
五、 杰里·斯塔克豪斯
當年順位:3號秀
球員生涯總計十八個賽季,平均每場得分十六點九,搶到三塊二籃板,送出三記助攻。
主要榮譽:2次全明星
斯塔克豪斯出生于北卡州,1995年NBA的選秀大會上,費城76人隊在第1輪第3順位將他選中,他早在新秀賽季就證明了自己,作為一名能夠打鋒衛(wèi)位置的球員,他展示了出色的得分才華,新秀賽季場均能夠拿下19.2分。
在第二賽季,費城76人隊選中了艾弗森,他和另一位得分能力突出的球員搭檔,兩人能夠穩(wěn)定得到20分以上,組成了年輕的后衛(wèi)組合,每場能為球隊貢獻超過44分,然而球隊的整體表現(xiàn)卻非常糟糕;盡管如此,76人在之后的建設陣容時,還是決定讓這對組合分開,因為兩人雖然都有潛力成為高產(chǎn)的得分手,但實際效率并不高,最終將豪斯交易到活塞隊,換取了優(yōu)秀的防守球員。
豪斯離去之后,76人隊與艾弗森攜手邁向高峰,不過豪斯本人也迎來了更出色的表現(xiàn)階段,他和艾弗森共同創(chuàng)造輝煌的時期,主要集中在新世紀的最初幾年。加盟活塞隊之后,豪斯逐漸成長為一名頂級得分手,在00-01賽季達到個人最佳狀態(tài)時,這位26歲的球員每場能夠貢獻29.8分5.1次助攻3.9個籃板以及1.2次搶斷的優(yōu)異戰(zhàn)績。在那個競爭激烈的賽季里,他能夠場均貢獻將近三十個得分和五次助攻,這充分展現(xiàn)了他的卓越能力,證明他絕非一般球員,盡管他的投籃決策有待改進,并且不夠具備領袖風范,但這并不代表他是個只顧自己打法的自私型球員。
2002年夏天,一個涉及六名球員的交易將斯塔克豪斯送到了華盛頓奇才,這次交換的核心交換品是理查德·漢密爾頓,事實證明,打球風格更合理的漢密爾頓比豪斯更契合活塞隊。在奇才隊效力期間,豪斯的競技狀態(tài)出現(xiàn)了明顯退步,盡管他依然能夠穩(wěn)定得到20分以上的得分,并且是當時奇才隊中喬丹身邊表現(xiàn)最出色的球員。但是,當回想起在奇才隊的那些日子,豪斯坦言如果可能的話,他希望那段經(jīng)歷從未發(fā)生過,更不希望曾與喬丹同隊競技。
豪斯實際上也是遭遇重傷較早期的球員,客觀而言,他在03-04賽季因膝蓋嚴重受傷導致表現(xiàn)明顯變差,從此開始轉型為替補得分手性質(zhì)的角色球員,先后在多支球隊效力,包括小牛、雄鹿、熱火、老鷹和籃網(wǎng),在12-13賽季結束后選擇退役,現(xiàn)在擔任NCAA范德堡大學的主教練。
四、安東尼奧·麥克戴斯
當年順位:榜眼
運動生涯記錄包含十六個賽季,每場平均得到十二分,搶下七點五個籃板,送出一點一個蓋帽。
主要榮譽:1次全明星、1次三陣。
1995年的選秀中,僅有兩名球員最終入選了最佳陣容,麥克戴斯就是其中一位代表。談及力量型大前鋒的典型人物,不少球迷會首先想到坎普、小斯、格里芬和現(xiàn)役的錫安,卻常常忽略掉這位曾經(jīng)憑借驚人的彈跳能力、勁爆的扣籃姿態(tài)以及華麗球風風靡一時的天才球員。
他在1995年至2011年期間,先后加入過掘金、太陽、尼克斯、活塞、馬刺等隊伍,在掘金和太陽的時期最為引人注目,在其巔峰狀態(tài)時,場均能夠得到18分并貢獻9個籃板,表現(xiàn)最為搶眼的是2000-2001賽季,當時他不僅入選了最佳陣容三隊,還進入了全明星陣容,并且在那賽季場均能拿下21分、12個籃板和2次蓋帽,此外,他還代表個人榮譽入選了2000年的夢之四隊。
95梯隊中的出色選手,其巔峰狀態(tài)持續(xù)的時間普遍不長,并且他們的顯著進步主要發(fā)生在00到01這兩個年份,01年之后麥克戴斯無法再取得進步,表現(xiàn)有所下降,到了2002年因為嚴重的傷病導致彈跳能力嚴重受損,最終只能接受中產(chǎn)水平的合同。當他不再采用野獸派大前鋒的攻防方式時,勤奮的麥克戴斯練就了精準的中距離投射和靈活的轉身跳投能力,轉型為強隊陣容中作用突出的替補中鋒,直到37歲才結束NBA生涯,這位昔日的內(nèi)線好手確實令人感到可惜,同時也讓人產(chǎn)生幾分欽佩之情。
三、邁克爾·芬利
當年順位:21號秀
職業(yè)生涯戰(zhàn)績:橫跨十五個賽季,每場平均得到十五點七分,貢獻四點四個籃板,送出二點九次助攻。
主要榮譽:2次全明星、1次總冠軍。
1995年至2010年,芬利先后加盟了太陽隊、小牛隊、馬刺隊和凱爾特人隊,其中1996到2005年是他效力小牛隊的黃金時期,那段時間他作為團隊中的核心人物,與納什、諾維茨基一起組成了小牛隊的王牌組合,在西部賽場取得了輝煌的戰(zhàn)績,成為那個時代的標志性球員。隨著巔峰期的逐漸消退,芬利在馬刺隊轉型為一名優(yōu)秀的配角,幫助球隊贏得了總冠軍,實現(xiàn)了自己的冠軍夢想。
芬利的突出特點體現(xiàn)在,他年輕時身體素質(zhì)和運動能力出眾,進攻風格直接凌厲,無球跑動迅猛,加速沖擊力強,彈跳高度和速度同樣出色,生猛的突破切入令人印象深刻,跳投時起跳點很高,滯空時間強勁,得分效率值得稱贊,而且他性格溫和有禮,團隊協(xié)作精神優(yōu)秀。
他的柔韌性和控球重心把握能力,向來是他的弱項,這一點從他和喬丹在某個電視節(jié)目里同臺競技模仿動作的舊視頻里就能看出,芬利當時的動作顯得很生硬,在最有活力的年紀也顯得剛勁有余,這造成了他控球和突破技巧始終沒有長進,最終只能成為頂尖球員而非頂尖中的佼佼者。
二、拉希德·華萊士
當年順位:4號秀
職業(yè)生涯總計16個賽季,場均得分14.4個,籃板量6.7個,搶斷次數(shù)1次,蓋帽數(shù)1.3次。
主要榮譽:4次全明星、1次總冠軍。
武林中稱【聲震寰宇】的拉希德·華萊士,乃NCAA頂尖學府北卡的畢業(yè)生,1995年競逐之夜,在第四位被華盛頓子彈隊摘下,其后輾轉開拓者、老鷹、活塞、凱爾特人、尼克斯,期間有兩段尤為耀眼,一是在開拓者嶄露頭角的星途,二是在活塞與大本搭檔的【華萊士雙子星】時期,那段輝煌的搭檔歲月令人難忘。
技術特點上,拉希德·華萊士是一名能力非常全面的內(nèi)線得分好手,進攻時既能正面強力扣籃,也能背打強攻,非常具有攻擊性,不僅擁有難以被蓋帽的標志性單臂上籃,甚至還有在同代大前鋒當中十分出色和領先的三分投射能力,可以說是既有粗獷的一面,又不失精妙之處。防守位置上,這位身材高大的球員移動敏捷,力氣和機敏性足夠一對一壓制除了得分位頂尖選手以外的任何對手,他卓越的卡位技巧加上本杰明的補防可以說是配合默契。
拉希德·華萊士入選過四次全明星,卻從未獲得最佳陣容的認可,他長期效力于實力強勁的球隊,積累了豐富的季后賽經(jīng)驗,展現(xiàn)了他作為團隊型球員的特點,但遺憾的是,他缺少作為球隊領軍人物帶隊的經(jīng)歷,他的整體成就與他的位置完全匹配,是95梯隊的第二號球員。
一、 凱文·加內(nèi)特
當年順位:5號秀
職業(yè)生涯戰(zhàn)績:橫跨二十一載NBA征程,每場貢獻十七分八,拾分籃板,三點七助攻,一點三搶斷,一點四蓋帽。
重要成就包括成為官方歷史75位杰出球員之一,是名人堂的成員,曾獲得一次最有價值球員稱號,贏得過一次總冠軍,入選過四次第一陣容,三次第二陣容,兩次第三陣容,參加了十五次全明星賽,一次獲得最佳防守球員榮譽,九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,三次獲得最佳防守陣容二隊提名。
加內(nèi)特早年以高中生資格參與NBA選秀,在主隊森林狼逐步成長為頂尖球員,獲得MVP榮譽,并被稱作【狼王】;后來在其職業(yè)生涯后期加盟綠軍,與皮爾斯、雷阿倫聯(lián)手打造三巨頭陣容,幫助球隊成為東部霸主,實現(xiàn)奪冠目標,在綠軍隊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,也為個人生涯增添了東部色彩;職業(yè)生涯末期效力籃網(wǎng),最終回歸森林狼結束球員生涯,為母隊書寫了一段值得紀念的篇章。
縱觀籃球界歷史,加內(nèi)特堪稱極具天賦的歷史級前鋒球員,他的防守實力足以成為球隊防守體系的基石,在防守領域的歷史地位可排入頂尖行列,進攻方面雖然低位單打能力受限于身材,與同位置頂級球星相比稍顯不足,但他擅長命中精準的中距離投籃和彈跳式三分球來彌補這一短板,同時在組織串聯(lián)方面,他在內(nèi)線球員中也展現(xiàn)出卓越的才華。
1995年的選秀名單里,加內(nèi)特的成就是所有球員中最突出的,只有他進入了籃球名人堂,只有他名列NBA75大巨星之中,只有他贏得了常規(guī)賽MVP的榮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