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說里皮是“被逼走”的,仿佛他是一位悲情英雄,倒在了官僚主義的槍口下。可真相往往比傳說更扎心——里皮不是被體制逼走的,他是被自家球員“氣走”的。
確切地說,最后一根稻草,叫韋世豪。
別誤會,里皮的權力,在國足歷史上堪稱“天花板”。他是唯一一個足協(xié)領導得飛去廣州見他的主帥;他是唯一一個熱身賽自己說了算的教練;他是唯一一個管理團隊全由恒大派人的“洋帥”。
總局直接拍板,許家印點頭,連辭職后的“顧問合同”都是背著足協(xié)簽的。這哪是請教練?這是請“太上皇”。
可再大的權力,也架不住球員“不聽指揮”。
2019年,國足對陣敘利亞,賽前集訓,張琳芃傷勢嚴重,訓練都缺席好幾天。但里皮知道,這人責任心強,能“打封閉上”。于是,他賭了。結果張琳芃烏龍送禮,里皮沒怪他——因為責任在教練,不在球員。
真正讓里皮心涼的,是韋世豪。
比賽前,敘利亞左后衛(wèi)頻繁壓上,里皮特意叮囑韋世豪:“你上去打右邊,把對方壓回去。”
韋世豪點頭,上場。五分鐘,跑左邊去了。里皮叫停,再叮囑:“回右邊,沖他!”又五分鐘,又跑左邊去了。
這不是戰(zhàn)術調(diào)整,這是“我想怎么踢就怎么踢”。里皮坐在教練席,臉色鐵青。那一刻,他明白了:我布置的戰(zhàn)術,不如他自己的感覺重要。
這不是第一次。此前打菲律賓,訓練中里皮講話,韋世豪和楊立瑜在后面嬉笑打鬧。老頭當場發(fā)火,兩人被踢出名單,恒大內(nèi)部還罰了款??傻搅岁P鍵戰(zhàn),里皮還得用——因為“有能力”。
這就是中國足球的死結:教練管不住球員,能力壓倒紀律,個性凌駕戰(zhàn)術。
里皮不是沒脾氣的。他是世界杯冠軍教頭,帶過尤文、國米、意大利國家隊,什么時候被人這么“對著干”過?可在中國,他得妥協(xié):要用歸化球員,得求高層;要用恒大班底,得看許家印臉色;要安排熱身賽,得防著足協(xié)“搞小動作”。
更荒誕的是,他二進宮時,陳戌源也同一天上任。一個想靠歸化+外教沖世界杯,一個想搞“本土化+集訓隊”,路線完全不同。于是,里皮成了夾心餅干:上面要成績,下面不聽話,中間還有人想“另起爐灶”搞李鐵帶隊打東亞杯。
他本想用打敘利亞一戰(zhàn),“不成功則成仁”,結果球員在場上公然“抗命”。那一刻,他不是輸給了敘利亞,是輸給了中國足球的“無法無天”。
所以,賽后發(fā)布會那句“我贏不了中國足球”,不是甩鍋,是心死。他帶不動,也不想再帶了。
有人說是體制逼走了他,可體制給了他前所未有的權力;有人說是歸化太晚,可歸化名單是他自己定的;有人說是后勤不行,可出行坐南航、裁判住希爾頓,待遇堪比豪門。
真正的問題,是球員缺乏敬畏。他們不怕教練,不怕紀律,不怕失敗。韋世豪敢在訓練中嬉笑,敢在比賽中亂跑,因為他知道——只要能進球,一切都有價。
而里皮,這位世界級名帥,最終敗在了一堂最基礎的“服從課”上。
諷刺的是,他走后,李鐵上位,歸化繼續(xù),可紀律更崩。后來的事,大家都知道了:12強賽慘敗、歸化球員流失、俱樂部暴雷……中國足球跌入深淵。
有人說,如果里皮不走,會不會不一樣?也許會。但更大的可能是——他遲早還得走。因為一個教練再強,也教不會一群“不想被教”的人。
里皮的悲劇,不是他不夠大牌,而是他太認真了。他以為足球是戰(zhàn)術、是紀律、是職業(yè)精神,可在中國,有時它只是“關系”“人情”和“誰說了算”。
所以,別再問“里皮為何辭職”。答案很簡單:他不是輸給敘利亞,是輸給了一個連站位都管不了的更衣室。
而韋世豪,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刺——那根刺,早就長在中國足球的骨頭上。